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5%-0.75%调升到0.75%-1%。这是美联储在2017年度第一次加息,而美联储预计仍将在本年度加息两次。与此相适应的是,中国人民银行也在美联储宣布本次加息之后10个小时迅速反应,提高了其主要流动性管理工具利率10个基点,国内最重要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上升至2.45%,这远远超过此前财经界的多数预期。面对美联储不断加息和我国央行相应的应对策略,我国有企业的投融资与运营的风险和挑战在哪里,并如何应对?本文将就此来进行简要的阐述。
■ 密切关注企业自身美元债风险
2017年和2018年,中资企业的美元债债务到期总量将达到200亿美元-300亿美元的规模,这将极大地考验不少企业的现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由于美联锗加息并不是一个独立事件,同时还伴随着美国乃至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美元汇率不断走亏虽的趋势,这无疑将进一步放大相当一部分中资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特别是一些面临美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压力的特定企业,例如钢铁、白色家电制造企业,由于“双反”造成对外出口销售现金流的降低和减少,这将加大这些企业以人民币计价的美元债的还款压力和难度。由于美元汇率因美联储加息原因走强预期明显,现在仍持有大量美元债的企业应当尽决合理利用人民币和美元汇率稳定期,来安排现金流,进行美元债加速还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最近却出现了似乎反向的趋势,也就是本应因为美联储加息而沉寂的美元债券发行在亚洲市场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例如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在港股上市的中国恒大在3月17日成功发行了3年期与5年期合计巧15亿美元优先票据。融资成本为7%-8.25%。而主要从事资产管理的综合民营企业——复兴国际也刚刚成功发行了一笔规模高达8亿美元的美元债券,融资成本为5.25%。即便如此,这绝不能说明中国企业应当将美元债作为融资的首选。虽然中国恒大和复兴国际利用了美元加息并不迅猛的现在时间窗口,发行了新的美元债务或者置换了现有美元债务,但是这种以美元债的融资方式是和他们的商业模式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这些地产和资产管理企业的主要价值创造来自财务杠杆(即净资产回报率通过杜邦分解后的权益乘数),企业在地产开发和项目投资过程中保证回报率高于融资成本,即可实现净资产回报率的杠杆级数的增长。而我国目前大量借贷美元债的实体企业的价值创造并不是来自于财务杠杆,而是来自于企业正常运营的利润率(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体现)或资产周转率(产品或者服务的销售数量规模),如果盲目学习恒大或者复兴国际的美元债融资,一旦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市场波动或者客户群喜好出现变化,自身企业业绩萎缩,而美元债还款时的利率和正率负面影响将会给企业自身现金流产生巨大不利影响。
■ 充分利用现有时间和政策窗口
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时间和政策窗口做好境内融资工作。美联储本次加息和不断强化的加息预期,对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本次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提高其主要流动性管理工具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联储加息的压力。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应对美联储加息将通过提高利率和收紧信贷的政策信号。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需要在美联储加息的大趋势中,不断提高自身政策解读和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由于债权融资和市场利率息息相关,利率提高无疑将升高利息成本并降低发行债券的估值,而信贷收紧也将降低市场资金的供应鼠,这对于未来需要境内融资的企业都将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故此,在未来短期和中期有融资或者再融资需求的企业,都应当仔细审视和预测自身企业现金流的情况,在央行利率和信贷尚未做重大调整的期间进行债权融资,以降低融资成本并且获得更多的融资额度。
由于证监会已经对证券市场定向增发再融资做出了政策上的限制,上市公司申请增发、配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本次发行董事会决议日距离前次募集资金到位日原则上不得少于18个月。而拟发行的股份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这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额度和时间做了明确的限制。然而证监会对于可转债并没有做出规定,这意味着可转债将有可能成为中国上市企业未来进行融资的重要工具。美联储加息将不可避免地推升融资成本,而可转债因为有债转股功能,融资成本会比普通债权大大降低,每年利息仅有1%或者2%,而未来债转股成功,股权稀释比率又远远小于起始用股权融资的比率。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过去所发行的可转债均转股成功,这意味着上市企业并不会负担债务到期还本的压力。对于有融资和再融资需求的上市企业来说,在美联储加息和中国境内利率上行、信贷收紧的大趋势下,充分利用证监会对可转债发行的政策认可和可转债的融资优势,将是应对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的一个好方法。有机构预计,2017年可转债的发行规模会达到2000亿元-3000亿元,比2016年增长3-5倍。而采用可转债融资的上市公司也将突破100家,并且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jpg)
美联储的加息,从表面看虽然是对货币价值波动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但实际上对我国企业在实体经营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经营者应当从规避和降低风险角度出发,以稳定现金流为基础,针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来更灵活地应对经营和投资的压力和挑战。
■ 强化经和投资风险管理
美联储加息,归根结底要达到促进美元回流和最终结束美元量化宽松的目标结果。而美元回流,不仅降低了货币投放、提高了美元汇率,也会持续压制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于我国广大实体企业来说,要充分认识到美联储进一步加息会对中国和国际实体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前预判企业可能面临的重大经营和投资风险。我国企业出口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由于金融体系薄弱,在美元持续加息情况下恐将面临更为严重的经济萎缩和货币波动,例如,委内瑞拉、巴西和土耳其等国家无论是货币表现还是经济情况都非常差强人意
在和这些国家进行商业交易过程中,我国企业务必需要在付款条件和信用政策方面把好关,否则将有可能出现付款违约或者商业坏账的情况,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损失。
此外,在境内经营和投资过程中,我国企业也要深刻意识到,美联储加息会抬高融资成本,这对于企业在投资端的回报率要求就明显提高,在我国经济仍然处在L型的恢复阶段,政府要求去产能和去库存的引导下,企业财务资源投人尤其需要特别谨慎,扩张性的经营和投资活动应当在反复论证之后才能进行。特别是处于产业价值链中游的民营企业,在美联储加息后造成的输人性通胀和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影响下,会出现企业主营业务成本上升,而产成品价格可能无法完全传导给消费者的情况。这在造纸行业、化工行业和电子行业等多个行业已经体现得比较明显。我国2017年2月份的制造者价格指数(PPI)为7.8%,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仅为不到1%,两者之间的剪刀差大约为7%,差距是非常悬殊的,从数字中可以大致看出,消费端价格并未上涨过多,消费者购买意愿不强,生产者成本内部消化的情况。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采购价格走高,将非常有可能使不少国内企业必须自身消化成本压力,并加大那些竞争不力、抗风险不强的企业的经营压力,并压低其投资回报率。如果在这段时间这些企业仍然贸然扩大经营和投资,那么它们将会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双重作用下遭受打击,严重影响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美联储的加息,从表面看虽然是对货币价值波动和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但实际上对我国企业在实体经营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经营者应当从规避和降低风险角度出发,以稳定现金流为基础,针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来更灵活地应对经营和投资的压力和挑战。
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大周期中,中国企业的投融资和经营策略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扌兆战。这要求我国企业高级管理者能够充分理解美联储加息、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联动辩证关系,审时度势,帮助企业最大程度管理、降低和规避货币和运营的波动风险,并做出最符合企业商业目标的的投融资与经营决策。
本文作者系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全球董事,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和美国注册会计师。 |